一、什么是钓鱼邮件
钓鱼邮件是网络钓鱼的一种方式,是一种通过伪造可信身份(如银行、电商平台、政府机构等),利用钓鱼邮件、虚假网站、诈骗短信等手段,诱骗用户泄露银行卡号、密码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的诈骗行为。攻击者常以 “账户异常”“资金冻结”“限时优惠” 等话术制造紧迫感,或通过仿冒官方界面的虚假链接,骗取用户信任并窃取信息。
二、如何识别钓鱼邮件
(一)检查发件人地址。仔细核对发件人邮箱地址,尤其是域名部分,如:xxx@paypa1.com假冒paypal.com,taobao.com改为ta0bao.com,amaz0n.com代替amazon.com等情况,攻击者常使用近似域名。
(二) 警惕邮件标题和内容。一是制造紧迫感,如“账户即将冻结”“紧急:请立即验证!”等标题和内容,利用恐慌心理诱导操作;二是语法错误,钓鱼邮件可能包含拼写错误、格式混乱或非专业用语。
(三)核实请求的合理性。银行、学校、政府等正规机构不会通过邮件索要密码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。要警惕“奖品”或“退款”诱惑,对声称中奖或退款需填写信息的邮件多为诈骗。
(四)查看邮件签名和联系方式。钓鱼邮件一般缺少官方信息,包括官方logo、联系方式等内容。
(五)对比历史邮件,与以往收到的同类邮件对比,检查发件人、格式或措辞是否一致。
三、如何防范钓鱼邮件
(一)“三不原则”。
1.不点击。不点击未知短信、邮件中的链接,尤其涉及“账户操作”“资金交易”的链接,鼠标悬停查看真实URL是否与显示一致;核实邮件发送人是否是与官方一致。
2.不下载。不下载陌生邮件附件,尤其是以exe、zip、rar格式结尾的文件,可能暗藏木马程序。
3.不泄露:不向陌生网站、社交账号提供银行卡号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,警惕“扫码领奖”“问卷调查”等诱导行为。
(二)官方渠道核实
1.若收到 “账户冻结”“密码过期” 等通知,直接通过官方APP或官网登录查看(勿通过邮件或短信链接跳转)。
2.银行、政府机构等正规单位不会通过邮件或短信要求 “立即转账”“输入密码”,遇此类要求必为诈骗。
3.技术防护与习惯养成。开启自动更新,及时升级操作系统、浏览器、杀毒软件,修补安全漏洞;启用双因素认证,为银行账户、邮箱等开启“密码+短信验证码”“指纹识别”,多重防护避免账户被盗;加强隐私信息管理,在社交平台关闭 “陌生人查看朋友圈”“公开手机号”等功能,重要账户定期更换复杂密码(字母+数字+符号组合)。
四、如何处置钓鱼邮件
若发现是钓鱼邮件,请不要点击,尽快删除。如果不慎点开了钓鱼邮件,可以通过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处置:
(一)立即断网:关闭WiFi和数据流量,阻止黑客实时获取信息。
(二)修改密码:第一时间登录涉事账户(如邮箱、支付平台)修改密码,开启二次验证。
(三)设备杀毒:用杀毒软件全盘扫描,清除恶意程序。
(四)官方报备:及时向学院信息安全员和学校数据与信息化建设管理处报备。若涉及资金风险,拨打银行客服冻结账户,并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五、特别提醒
若是钓鱼邮件演练,请不要将显示的主题和内容发布到小红书、微信朋友圈、公众号、微信群等互联网平台,避免招来真的钓鱼邮件攻击事件发生。